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in Content

【2022年5月】智障人士的依附關係與情緒管理Back

作者:臨床心理學家 馮蔓芝博士

 

當大家聽到「智障人士」四個字會想到什麼?

 

其實智障人士和我們一樣,只是在理解力及自控上的能力需要較多時間明白內容及需要較多的協助。他們的情感發展,早至嬰孩時期已經開始,而父母對子女的情緒發展亦已有著重大的角色。

 

在孩子仍在母親的身體內,孩子已能感受到母親的一舉一動,包括母親的心情及感覺。直至出生後,孩子慢慢與「外在組織」接觸,例如父、母親,以及父母以外的家庭成員。在這時期,他們慢慢學習如何感受及回應身邊的每事每物,同時亦在這段時間學習如何管理情緒。

 

根據英國的期刊於2019年的文獻顯示,患有智力障礙人士於依附關係困難上風險較高。原因是智障人士於成長期時與人的眼神接觸及身體反應較弱,而這些均為建立依附關係的重要因素,父母亦較難辨認及滿足他們的需要,因而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依附關係建立。同時,父母亦可能處於為「預期的健康孩子」的哀傷階段,因而對剛出生的子女而有所不同。此外,父母有可能因著有特殊需要的子女而有較大照顧壓力,於情感未能疏導下,減低與子女之間的正面相處。

 

以下可以看到不同依附關係類型的特徵。

安全型

心態正面積極,願意與人建立聯繫

逃避型

不輕易分享自己的感受,也較不容易相信他人

焦慮型

希望與人交流,同時害怕受到傷害,容易妒忌

紊亂型

受到刺激時情緒起伏較大,無法輕易相信別人

 

曾經有家屬告訴我,患有智力障礙的兒子經常哭鬧,有時拉著母親要求留下,但母親安撫他時又推開母親,情緒起伏大,情緒高漲時更會推翻枱櫈,弄至翻天覆地。母親百思不得其解,連帶自己的情緒都受影響,壓力很大,每天跟兒子相處就像打仗一樣。後來找出原來兒子是傾向於焦慮型的依附關係,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方式的調整,加強兒子對母親的信任,兒子的情緒及外化行為亦有所改善。

 

雖然智障人士需要利用較多時間學習不同技能,但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著和父母親心靈聯繫的能力,所以大家都要好好照顧自己啊!

 

Source: Hamadi, L and Fletcher H. K. (2019). Are people with a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t increased risk of attachment difficulties? A critical review.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5, 11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