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

主要內容

【2020年11月】智障人士挑战性行为返回

作者:临床心理学家  何沐萌

 

每次与同事或家长讨论照顾智障服务使用者的困难,『挑战性行为』都公认为最难处理的项目,然而在心理学上,『挑战性行为』并不是一个可以被诊断的障碍,我们需要着眼的部份应该是如何去了解及处理的是行为背后的动机及意义。无可 否认,外在环境及个体的互动与『挑战性行为』的形成及持续性有着密切的关连。在日常沟通过程中,智障服务使用者因认知、语言能力或生活经验不足,在问题处理及表达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当自身需要及感受未能被理解及承托时,负面感觉及压力便会产生并且影响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攻击、自伤及破坏物件等行为便会成为沟通或表达内在需要的一个重要方式。

 

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受访的智障服务使用者分享了引起破坏性行为及维持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 (Wolkorte et. Al, 2019):

  • 日常生活流程含煳,不理解职员的要求
  • 身体感到疲虑
  • 忧虑
  • 职员要求太高,担心自己未能达到要求
  • 当他人(职员)未能明白自己状况时感到孤独及挫败,引起负面情绪
  • 家人去世
  • 身处环境不安全
  • 身体不适

 

归纳以上各点,引起负面行为的主要动机有两大类,分別为”与外在环境沟通和协调”以及”生理上的需要”。针对外在因素,对应策略为有效地建立准确及舒适的沟通模式,同工及家人可以先从了解服务使用者的能力着手,共同订立可以达成的目标及训练流程,建立满足感及愉悦感,同时能为服务使用者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当服务使用者出现挑战性行为时,记录准确的行为分析(包括行为动机、当时所在的环境、行为出现后的处理)、提供清晰的日常流程和了解个体需要与提供充分的情绪支援便能成为减少行为问题的重要部份。

 

Self Photos / Files - 行为纪录表_sample

 

Reference:

Wolkorte, R., Houwelingen, I. V., & Kroezen, M. (2019). Challenging behaviours: Views and preferences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32(6), 1421-1427. doi:10.1111/jar.12631